在《工业物联网 (2017版)》中,描绘了工业物联网的技能趋势,在终端智能化上体现在两个方面,一是底层传感器设备自身向着微型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开展,另一方面是工业控制体系的开放性逐步扩展,使得工业控制体系与各种事务体系的协作成为可能。
咱们观察到,随着物联网、云核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的兴起,传感器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跨国企业布局的战略高地。2017年11月20日,我国工信部也正式下发了《智能传感器工业三年行动攻略(2017-2019)》。
智能传感器是指具有信息采集、信息处理、信息交流、信息存储等功能的多元件集成电路,是集成传感器、通讯芯片、微处理器、驱动程序、软件算法等于一体的体系级产品。《攻略》中规划了经过核心技能攻关工程推进传感器工业向中晋级,建立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推进技能、人才、工艺全面提高,而且启动工业链晋级工程三项专栏工程完善工业生态布局。
当前,我国一批企业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技术实力。自主研发能力提升,设计、制造、封装等环节产生了一批创新成果,部分技术领域打破了垄断。此外,随着传统半导体代工和封测厂商进入智能传感器领域,国内产业组织模式以专业化分工明确的虚拟IDM模式为主。根据《指南》,到2019年,我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取得明显突破,产业生态较为完善,涌现出一批创新能力较强的先进企业,技术水平稳步提升,产品结构不断优化,供给能力有效提高。
纽伦堡的中国传感器身影:用品质助力中国智造,用匠心赢得市场
6月26日,在德国开幕的纽伦堡传感器展上,传感器厂商携核心产品、新产品亮相,一展览尽千万种传感器核心。我们也看到了中国传感器的身影,上海立格的单晶硅差压传感器、高过载单晶硅压力传感器、单晶硅压力传感器悉数呈现,同时还见证了新一代单晶硅多参数传感器的*。
专业传感器生产商,和RFID、芯片制造商一样,处于工业物联网的设备制造环节。德国纽伦堡传感器展已经连续18年如火如荼开展,传感器对工业4.0智能制造所承担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。现阶段我国制造行业的一些公司已经在利用IIOT来提高生产力并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,未来,随着越来越多的先进传感器、处理能力和数据存储的发展及普及,主流工业企业及其竞争力将会转向IIOT以保持竞争力,并寻找新的增长机会。
研究显示,工业物联网市场规模预计在2020年超过5000亿美元,并将持续高速增长。到2030年,预计工业物联网为世界经济带来的收益至少在10万亿美元;而基于持续增加的投入估计,到2030年,工业物联网带来的收益可达到14万亿美元。届时,传感器生产商也将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。